云卷云舒,重峦叠嶂,踏过的每一级青石板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千年的绩溪岁月绵长。6月29日,皖西学院法学院“青春色彩,与法同行”实践团赴宣城市绩溪县开展暑期“法润徽乡韵·守护非遗兴”乡村文化振兴实践活动,以青春之锐力,探寻徽墨、墙头画、木雕等传统文化的真髓,让年轻的热忱与古老匠心相拥,在点点笔墨中勾勒千百年文化肌理,去探寻那些藏在时光纹路里的守望与传承。
一卷松烟入墨,点染山川灵秀
坚如玉,研无声,一点如漆,万载存真。6月30日,实践团走进中国徽墨文化园,探寻苏轼笔下“老松烧尽结轻花”的徽墨背后的故事。园中古色古香,一缕幽玄墨香,似无形之弦,在时空里低吟浅唱。墨师们凝神屏息,诠释“千杵成泥”的坚韧,每一式皆若与岁月斡旋,雕琢光阴之璞。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与详述下,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了徽墨制作的全过程,从精选烟料、点烟集烟,到和胶拌料、反复捶打,每一步都凝聚着时间与心血,也辨明了“松烟之苍润、油烟之华滋、漆烟之沉厚”的墨品风华,亲身体验了解了墨团于石臼中千锤百打的力道,并执笔描金,为初成墨锭点染灵魂。在这里,徽墨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,更是一件件承载着先辈智慧与匠人精神的文化瑰宝,历经时光洗礼,依然熠熠生辉。
画卷凝岁月,粉壁诉春秋。6月30日,实践团走进紫园书画院,迎面便与满墙承载着时光的画作相遇。墙上的画作如同历史的眼眸,静静凝视着过往与今朝。笔触流转间山水含情、花鸟传神,每一幅作品都是匠心与时光的结晶,用独特的色彩与线条,娓娓道来岁月的故事。墙头画传承人朱子荣、朱玉庆两位老师傅数十年坚守,将这门古老记忆薪火相传,他们不仅向团队成员分享了墙头画的精髓奥妙,更手把手指导团队成员执笔勾勒、点染敷色,亲身体验这门传统技艺的魅力。在师傅们的引领下,实践团成员沉浸于粉壁丹青的世界,深切感受着中华传统美学跨越时空的生命力。
淬炼人间烟火,刀琢岁月春秋
炉火映千古,匠心传百年。 7月1日清晨,实践团踏入伏岭镇石川村东源九佳铁锅工坊。刚一入门,灼人的热浪裹挟着金属特有的浑厚气息,与节奏铿锵、清脆悦耳的锻打声交织,谱写出一曲原始而澎湃的劳作乐章。匠人凝神聚力,动作行云流水、刚劲有力。块块精铁历经严选,在熔炉中浴火重生,化作奔涌的赤红铁流,旋即被精准浇注入模具。待冷却初成,匠人执工具悉心锻打、修形、打磨。成员们屏息凝神,见证着粗粝铁料在千锤百炼中蜕变为光洁坚韧的铁锅,指尖仿佛能触及那蕴藏于每一次敲击中的力量与温度,感知器物在淬炼中勃发的生命律动。
雕琢岁月痕,传承匠人心。6月30日上午,实践团走进氤氲着淡雅木香的徽善堂木雕工坊。室内,木雕师傅们凝眸于方寸之木,手中刻刀游走如飞。工艺之始,在于慧眼识材,细究木纹肌理、质地品性,继而胸有成竹,将徽州山水之灵秀、人文之典故,乃至历史长河中的英雄气概,化作心中流淌的线条。刻刀起落间,木屑似雪片纷扬,深浅交错的刀痕于木胚之上渐次浮现,幻化为一幅幅气韵生动的立体画卷。通过与师傅的深入交流,成员们聆听了徽州木雕从昔日辉煌到今日坚守创新的传承之路,体味到每一件精妙作品背后所凝结的无尽心血与时光沉淀。徽州木雕,早已超越装饰之用,是徽州人审美意趣的无声诗篇,更是其精神世界与文化血脉的立体丰碑。
一粿一酥脆,一鳜一传奇
古韵今风,粿香漫卷千年。7月2日上午,实践团步入绩溪徽小挞粿工坊。工坊内,面点师傅运指如飞,揉按擀压,面皮薄匀似纸,巧手填馅,鲜蔬与腌腊在方寸间交融生香,旋即提褶封口,指尖翻折如舞,严实包裹住一肚乾坤。最后,粿坯入锅,在滋滋油响与氤氲热气中,蜕变为两面金黄的酥脆珍馐。在师傅悉心指点下,团队成员亲手尝试擀皮、填馅、包捏。动作虽显稚拙,那份专注与虔诚,却分明是对古老食事最真挚的致敬与传承的初啼。
转瞬寻奇鲜,实践团成员来到中国徽菜博物馆,一探“臭鳜鱼”的味觉玄机,此肴之魂,在于“臭”的华丽蜕变——精选鳜鱼,以秘法腌制入味,层叠于古朴木桶,在时光与温度的双重雕琢下,静候风味涅槃。馆内大厨现场展艺,鳜鱼改刀,热油煎至两面金甲生辉,团员们协作备料,煎炒焖煮间,那独特而浓郁的异香,如游丝般钻入鼻腔,勾魂摄魄。初闻其“臭”,细品则奇鲜迸发,咸香醇厚在唇齿间缠绵萦绕,演绎着徽州人化腐朽为神奇的饮食智慧与大胆味觉追求。
赓续灼灼其华,守望匠心作答
胡开文墨场的幽远墨香还在光阴的深处流转,木雕坊里的刀刻春秋,与从铁锅工坊的击打之声交相辉印,让绩溪大地上的每一寸探寻,都承载着传统技艺的厚重与温度,深深烙印在实践团成员的青春记忆里。短暂的行程虽已画上句点,文化传承的征途却永无终点。这群被匠心深深震撼的年轻人,心中已悄然萌发行动的种子,他们计划将徽州的文化与传承带回校园,带回家乡,通过生动的宣讲展览,点燃更多同龄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火,更将借助新媒体之力,为这些古老技艺搭建跨越时空的“云端展台”,让匠心之美在数字时代绽放新彩。
鼓荡激情扬征棹,一路轻舟乘东风。璀璨的非遗不应尘封于岁月长河,而应在青春力量的浇灌下焕发新生。未来,皖西学院法学院“与法同行”实践团的成员们,将以青春为笔,以热爱为墨,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画卷上奋力书写,让传承的接力棒在手中稳稳传递,让绩溪匠心的星火,在时代的苍穹下恒久闪耀,生生不息!
(文/李张玥 图/简迅)